惠州市公民伙伴社工服务中心是由惠州市民政局主管并扶持成立的首批本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于2012年2月17日注册成立,是惠州市第三家本土的社工机构,机构秉承“为民生公益倾心,做专业公民伙伴”专业使命开展社工服务。
(康园项目)惠城区社区康园中心目前共有16间,其中有2间为民办康园。公办康园中心提供免费康复、托养服务,接受服务的残疾人统一实施“会员制”管理,并有交通补贴和购买意外险等福利;目前在园接受服务的残疾人有307人。中心主要是为就业年龄段的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及其他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护理、运动功能训练、劳动技能训练、职业康复、辅助性就业等服务。通过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康园中心有一群人
他们默默无闻
为社会上“特殊”的群体提供爱与帮助
他们是谁?
你了解过吗?
他们,
是康园一线社工
他们
是会员背后坚强的依靠
让我们
共同走入康园
认识
这群“平凡却伟大”的人!
河南岸康园中心 白立萍
我叫白立萍,是河南岸康园中心的社工,平时同工都叫我白白、白社工。
助人自助是我对社工的理解。有一名年仅21岁的会员让我我印象最深,刚到康园时,她性格内向且不自信,通过运用专业方法从个人增能提升她的自信心。通过努力,她连续二个月获得“每月之星”,我们的服务得到了家属高度评价,并于近期找到合适工作,顺利走向了社会。
我想对会员们说:只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你们就是最棒的!同时呼吁社会公众能用真诚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接纳、倾听他们心声,让他们更好的共融社会!
社工服务过程就像一场人生修行!各种工作机会的实践,让自己具备了良好素质和工作能力,来应对以后的挑战!
江北康园中心 王静
我叫王静,是江北康园中心的社工。
作为社工,我深深地感受到会员迫切需要我们提供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社工能够做的是在身后默默地扶起每一个落下的人,在现实里搭建起一个梦的舞台。这是一份良心工作、充满正能量的工作,既让自己成长,又能助他人改变。回想第一次开展活动,经验不足,对整个活动的一些细节不熟悉,没有应急方案、安排好后期工作,导致仓促而单调的展开,虽然还算顺利,但是也看到了自身的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提醒自己要多学习,多总结,才能更好的改进和成长。
我想对会员们说:虽然你们身体有缺陷,但是你们很坚强、很善良,继续奋力向前,做最好的自己。
关爱残疾人,从尊重与平等开始,在此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帮助残疾人,真正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
江南康园中心 陈慧珊
我叫陈慧珊,是江南康园中心的社工。做社工已经三年了,接触了很多领域,老年人、青少年、妇女、禁毒,这一年还接触了信访项目和残疾人项目,觉得每个领域的人群都是各有特点,但是又有很多相同之处。社工更多是资源的收集和运用者,盘活社区资源,让活动开展得更好。
让我我印象的是一次清明节扫墓活动,那是我第一次组织康园的会员进行外出活动,那天天气虽然很好,但是临近中午,感觉还是挺热的,没有一个好的休息地方可以坐下休息,但是没有会员抱怨,在游戏环节,还是玩的很开心,令我感动的是,在烈士碑面前默哀一分钟时,没有一个会员吵吵闹闹,会员们都表情严肃,默默哀悼。
我想对会员们说:你们都很棒,希望你们能找到生活的意思,快乐地生活。
我想呼吁社会公众关注残疾人群体,不要歧视残疾人,他们有残缺,但是他们一样有闪光点,给予他们多一些耐心和友善的目光,这个社会的进步不是在于建了多少高楼大厦,而是对于弱势群体有多少包容。
龙丰康园中心 黄林英
我叫黄林英,是龙丰康园中心的社工,会员们都叫我黄社工。我认为,作为社工需要用优势视角来挖掘服务对象的优势,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信心去指导他们,能够帮助会员们往好的方面改善,这就是快乐的源泉。
在服务过程中,对于母亲节活动的印象较深刻,某会员写上贺卡及一束花送给自己的妈妈并拥抱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母亲眼含泪水地表示几十年第一次收到孩子送的花,非常感动,感谢社工给予这样的机会。得到服务对象给予肯定与支持,是我们工作最大的动力。
我想对会员们说:你们要相信自己,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同时我想呼吁社会公众关爱弱势群体,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及关心和问候。
桥西康园中心 陈远梅
我叫陈远梅,是桥西康园中心的社工。进入社工行业,这是我接触的第九个项目,驻点在康园工作,压力都比之前的项目点大很多。每天从上班到下班面对近20位残障人士,服务好他们的同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只有社工自己的心态阳光、专业进取、恒常有爱、心怀感恩,才能坚守岗位更好地服务到康园会员。
社工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工服务是和谐社会共享成果的体现。经历过两次带着坐轮椅的服务对象前往医院评估和复查身体,观察到了服务对象情绪状态的变化:从自己躺床上无法起立行走-年轻家人不在身边/小孩未成年-社会支持网络欠缺-面对自己的现状有一股深深的无助感和焦虑感-社工的出现并全力协助-使得服务对象有了信心露出了笑容。
自从成为了一名一线社工,我拓宽了自己的交际能力,突破了自己的胆量,提高了自己的信心,丰富了自己的内心。
我想对会员们说:你的单纯和友好,让我感到一丝安慰;你的进步和努力,让我看到付出与成果。
同时,我想呼吁社会对这么一群特殊人群有时做出的特殊事情,多一份理解和宽容。他们的眼中,本认为这个世界很美好!
桥东康园中心 李柳婷
我叫李柳婷,是桥东康园中心的社工,会员都叫我“李社工”或“社工姐姐”。我从事社工行业8年。
作为社工,服务残障群体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平等和陪伴。和服务对象一起成长,陪伴服务对象成长的同时,服务对象也引领着我们社工的成长。我对一次外出就餐体验的活动印象最深刻,有一个新来的会员,表示不参加这个活动,他说他不会坐车,不会过马路,每次外出都需要家长的陪同和牵手。我们鼓励他参加,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放手去让他体验过马路、坐车、就餐等,会员通过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我想对会员们说: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起加油。
在此,我想呼吁社会公众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不要同情他们,他们并不是“被关爱的群体”、他们和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这就是最好的平等和尊重。
兴湖康园中心 房安仪
我叫房安仪,是汝湖镇兴湖康园中心的社工,平时会员称我为“阿仪”。
时光流逝飞快,不知不觉中,我在社工的道路上已走过了,几个春夏秋冬,细数着一年多的心得体会,有因服务对象的肯定而欣慰,同时也有因不能帮助他人而无助感、对自我的质疑及前行道路的迷茫,然而幸运的是,这一路有督导的指导、鼓励以及家人朋友和同工的支持,使我明白,社工前行的路上有很多同行者。
对于社工服务,我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在于他能得到什么。
我最擅长的服务是烹饪、手工制作等活动。服务成效使会员多动手、勤动脑;会员在服务过程中勇于参加手工活动后,比如平时很多会员都不爱动手做事情,比较懒散,通过各种有趣的烹饪或手工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动力,改变了平时懒散的现状。现会员会主动提出需求让我教多点烹饪或手工活学习,会员表示这些也是生活所需,增加了兴趣爱好。
在一次外出活动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30多度的太阳下,被太阳照耀着的我,会员会主动给我递上了一杯水,嘘寒问暖,让我瞬间很感动。
我想对会员们说:认真做好只是及格,用心才是优秀。
在此,我想呼吁社会公众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士,给他们送上关怀与温暖;我想对公众说扶残助残,你我同行。
三栋康园中心 钟新兰
我叫钟新兰,是三栋康园中心的社工。在康园大家都叫我兰姐。
作为康园社工,在服务这群弱势群体人员的同时,深感到他们的知识和人际交往的沟通方式的欠缺,需要社会群体的帮助,有些会员因为自身家庭条件没跟外界接触过,接触新事物反应慢,甚至连手机都不会用,教也不肯学。
2021年2月我们走访调研到他们家里看到居住的环境和居家卫生时,心里感触很大,他们正是青华正茂,生机勃勃的年龄,过的却是邋遢,懒散的日子,因为欠缺引导和外界沟通,自卑、内向,不敢跟别人讲话。2021年3月8日康园开园后,他们回到了康园,我们链接手工加工给他们做,每天教他们锻炼身体,学习生活自理能力,每天的穿着打扮等,日常的生活都在康园体现。康园会员因为智力和精神居多,情绪方面经常都会发生变化,经过开展有目的性的活动,部分会员情绪能得到释放,心态方面也能得到提升。
在社工服务过程中,跟河南岸康园一起外出演达公园联谊的活动中,三栋康园会员是无比兴奋,其乐无穷,玩游戏,唱歌PK,每个会员花尽脑汁,把自己会唱的歌都响亮的唱出来,不服输的精神影响到整体!有会员跟我说,这次外出活动是他加入康园来最开心的一次,感谢钟社工姐姐带给他的快乐!作为活动组织者,看到了他们最开心快乐的一面,内心是感动的,真希望他们能不被自身打败,勇敢、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经过多方面跟会员接触和了解,他们的心灵是美好的,对生活也是充满憧憬,但由于自身的残疾,让他们失去了跟正常人一样的工作的权利,没有企业请精神智力类型的残疾人就业。就算找到工作没管理员带着,他们也工作不了长久。
在此,社工希望能找到一手手工加工资源到康园让他们做手工,平安来园,平安回家!
小金口康园中心 包雅琪
我叫包雅琪,是小金口康园中心的社工。
第一次接触社工工作,也是第一次深入接触残疾人群体,学习到了很多有关社工和残疾人的知识。社工要做的不仅仅是助人,救难,解困,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人发展,要充分挖掘会员的个人潜能,达致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当做自己的目标。
我对助残日义卖活动的印象最深刻,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大型的残疾人活动。看到政府、机构、以及各种志愿团队都在为残疾人而努力,感受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
大部分会员愿意参与到运动活动当中,会员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会互帮互助,有会员在参与了活动之后变得开朗,愿意与他人交流。
我想对会员们说:希望你们能在康园以外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我想对公众说:残疾人在中国人口的占比很大,不要把他们当作无用的人,如果残疾人能够为社会出一份力,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
芦洲康园中心 杨燕杏
我叫杨燕杏,是芦洲康园中心的社工。平常在康园中大家都叫我阿杏。
作为社工,我们面对的并不是一般人,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每天都在一起相处,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我很开心,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社工服务主要是帮助残疾人慢慢康复从而实现就业,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在社工服务中自己也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们变得比较敏感,能够更加容易捕捉到会员的情绪变化,有时看我们的会员突然就会不开心,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是只要发现了,我们就要对会员表示关怀,不能让他把这种情绪藏在心里带回家。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服务是盆栽义卖活动,在那次活动中我看到了不善言辞的会员努力向路人介绍盆栽努力的模样;平常在康园中比较内向、害羞的会员也不怯场,大家一同站在路边摆摊。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让会员得到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提升。在社工服务中,相比于之前现在自己做事之前会想的比较多,在每一次活动中顾虑的也比较多,要教会员的东西自己都会学一遍,看着教学一遍一遍学习。变得比较有耐心、细心。
我想对会员们说:加油!只要我们够努力,我们能学会更多东西,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此,我想呼吁社会公众对残疾人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嫌弃。当我们看到残疾人的时候我们不要当面议论、嘲笑,请把他们当做正常人来对待。给予微笑就可以,他们都是善良的人。
马安康园中心 邓启帆
我叫邓启帆,是马安镇康园中心的社工。会员们都亲切的称呼我邓社工或小邓。
亲身与会员接触时间长久后,我发现,他们是一群十分可爱的人,他们身残志坚,单纯朴素,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乐于奉献。
康园中心社工为会员提供个性化的能力提升服务,回归家庭与社区。围绕生活自理能力较低的学员开展系列洗涮、煮食、家居安全意识、社交技巧等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的服务,待学员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后,链接家庭及社区资源,为他们提供在家进行家务及开展社区支持性小组的服务;同时链接企业资源,在社区建立卫星工疗站,对学员进行汇流后的重新分流,让已经接受系统培训的学员融入社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由此初步回归社区。
在具体的实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同理心”的表达以及服务需求适切性的考虑,远远比对其它群体的社会工作服务要困难得多。在工作中如果处理失当的话,对残疾人伤害所造成的后果也更加严重。正因为上述特殊性的存在,残疾人就更需要政府社会的帮助,更需要专业工作人员所提供的各类服务。
水口康园中心 李雪莲
我叫李雪莲,是水口康园中心的社工。在康园,会员会亲切的称呼我,“李社工”或者“小妹”。
在服务过程中我发现,会员根深蒂固想法是,“我们是残疾人,他们不会理我们的”、“我做不好的,你不要让我去尝试了”。每次引导会员接触新事物,会员这样的回答和反应,会让作为社工的我,深感无奈和心疼。但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管理员及社工持续努力下,工作人员结合会员特长及兴趣进行肯定及鼓励其初步尝试新鲜事物,现会员逐渐有新的想法及行动,愿意走出康园,愿意与社会人士沟通交流,愿意作为志愿者角色协助工作人员开展服务,这是对其及工作人员莫大的肯定。
我想对会员们说:你们现在的变化,我们是有目共睹的,你们是最棒的!
在此,我希望社会公众多尊重、关注、接纳残疾人,拓宽残疾人社会融入度。
版权所有 @ 2011 惠州市公民伙伴社工服务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粤ICP备12018725号-1